浏览: 日期:2014-03-25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2月9日至10日在成都举行。
总目标
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探索符合四川实际的改革开放之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6领域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深化国企改革
★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
完善市场体系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制定负面清单,实行“非禁即入”★建立单位生产总值用地量下降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挂钩制度★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或投资入股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健康等领域
政府职能转变
★推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质性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合理划分省与市、县事权范围,加强乡镇基本财力保障
城乡统筹发展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积极推进用地制度改革★完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广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经验,支持市(州)开展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差异化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完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
创新驱动发展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快科研院所改革,逐步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积极进行企业股权激励、专项产品利润分成、项目承包责任等激励机制试点,完善和落实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
开放合作
★完善吸引投资体制机制,推进由招企业向招产业转变,由产业招商向供应链、核心价值链招商转变★提升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抢抓国家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和建设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战略机遇,促进开放合作发展★推进开放载体建设,支持成都创设西部内陆自贸区
成立1个机构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核心是处理好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法治
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认真落实《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推进依法执政,改进党委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
监督
建立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积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研究制定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的具体实施办法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核心是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构建大网络大舆情全媒体工作格局推动转制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旅游管理综合协调机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核心是处理好社会建设与治理的关系
教育: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适时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就业: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收入:健全更有利于促进居民增收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社保: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质量医疗: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计生: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完善生态环境源头保护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科学划定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资源利用红线,建立耕地保护红线制度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及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机制取消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必须紧紧围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四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