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日期:2021-12-08
舜趣谈
2021/12/06 16:12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纠结:北大和清华两所大学,该读哪个呢?长大后发现,这个纠结真是想多了。不过谁让这两所学校知名度高呢?
如果听到有人考上了北大,没多久却转学去读“技校”,是不是觉得这人很离谱?这个青海小伙子就是这么特立独行的一个人
01
他以660分考上北大,却毅然转学去读“技校”,如今过得怎么样
周浩高考时考了660分,在省理科排名前5,上清华北大很稳,但他却被开心不起来,因为他陷入了纠结。
一方面,周浩对机械类专业非常感兴趣,他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而另一方面,周浩的家人和老师认为这个分数能去最好的大学,去别的学校实在是太浪费了。
迫于种种压力,周浩无奈选择了父母希望他读的北大,选了生命科学专业。然而到了北大没多久,周浩后悔了。
生命科学是一个偏理论研究的专业,而周浩喜欢动手实操的专业,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他找不到自己学习的方向,常常觉得力不从心。
学习之余,周浩去北大的工科院当旁听生,但因为不是本专业学生,只能听理论课,不能参加实操课,于是心中萌生出了转学的想法。
大二那年周浩休学去深圳打工,回校后依然不喜欢这个专业,他也曾尝试过转去工科院,奈何条件达不到,于是他向父母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决定转学。父母希望他去深圳大学,但周浩坚持去读技校。
于是,周浩毅然转学去了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北京工业技师学院,读的正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也是周浩热爱的数控专业,他的这一决定惊呆了旁人。
许多人甚至是身边的同学都嘲笑周浩:放着好好的名牌大学不读,非要学技术,难不成以后进工厂?
而周浩受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热烈欢迎,学校把他当作未来的人才培养,给他最好的师资和学习环境,周浩在这里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他斩获了国家级的数控技能大赛,许多有名的企业开出高薪向他抛出橄榄枝,不过周浩选择了留校任教,在教师岗位上带领学生继续钻研。
这个现状无疑是打脸了曾经质疑他的人,毕竟从青海到北京扎根谈何容易?又有几个人能从事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而周浩都做到了。
02
学历和技术,哪个更重要?
和周浩一样对某种爱好痴迷的还有很多人,有一个热议话题刷屏:“教育该不该有功利性”,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大火的纪录片《小小少年》中,两个人大附中的高三男生在紧张的备考阶段依然痴迷研究机器人的研发。
他们的这个爱好对高考并没有帮助,在这样的紧要关头还坚持这个爱好有意义吗?同样是纪录片里的小主角云儿,自学芭蕾舞,大有把兴趣当成职业的意思,难道学历和技术比,技术技能更重要吗?
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标准答案,有人认为技术比学历,因为360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够勤快够努力,自己也能成为行业里的状元,这时候学历看起来也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另外现在大学扩招,大学生一抓一大把,许多毕业生拿到了本科学历却没有真本事,而那些高中毕业后就出来读职校学技术的人早已成为了行业精英,养家糊口无压力。
这种情况下,难道技术不比学历重要吗?
而许多人则认为,学历是敲门砖,能让人走得更远。学历不仅仅是一本证书,更是在校期间所学得的学识,若是学历不够,连展现技术的机会都没有,又怎么去证明技术足够好呢?除非手上也持有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的获奖证书,不然可能会在求职中遇到很多问题。
03
最好的状态就是既有学历,也有技术
不管是学历还是技术,对于孩子来说都很重要。
如果孩子对某方面有浓厚的兴趣,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朝着兴趣的方向发展,学习一门他人难以取代的技术,同时也不要放弃提升学历。
而那些没有特别兴趣的孩子,家长也要适当鼓励孩子学习一门技术,学历和技术都有,将来在社会中才更有竞争优势。